江西省是全國雷電多發區 為雷災設防迫在眉睫
據統計,我省各地年平均雷暴日數為42到83天,是全國典型的雷電多發區,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。當前,我省已進入雷電多發時期,然而,面對雷電災害,許多單位和個人卻“不設防”。
大部分農戶未做防雷接地處理
近年來,我省雷擊災害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較大。據不完全統計,僅2009年至2012年,全省雷擊災害分別發生了301起、266起、127起和125起,4年內死亡人數達120人,年平均直接財產損失2000萬元以上。
記者在南昌市羅家集鎮羅家新村采訪時發現:由于雷擊,一農戶家樓頂被打出一個直徑一米多的大洞,家中電路開關及電線全部被燒毀,部分家用電器受損。防雷專家介紹說,這家農戶沒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,樓房一側是開闊的農田,另一側為相對比較矮的鄰居家樓房,易遭雷擊。
“許多城鄉居民往往認為,雷災事件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,因而存在僥幸麻痹的心理,往往造成巨大損失。”江西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主任林景輝對記者說。
在農村,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許多居民的自建房越蓋越高,不少屋頂還放置了不銹鋼水箱、太陽能熱水器、衛星天線等金屬物,大部分都沒有做防雷接地處理,容易造成雷擊事故。記者了解到,2006年和2007年,我省雷擊傷亡人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,傷亡者大部分是農村居民。在城市,雷擊造成城市居民及公共設施的財產損失越來越大。據南昌市氣象部門防雷專家介紹,南昌市區的許多住宅小區,如玉河明珠、萬科和香溢花城等小區的監控系統、電梯主板及小區建筑物均遭受過雷擊。
八成以上防雷設施未經年檢
廬山花園是南昌市南京東路一處檔次較高的住宅小區。3月7日,記者隨氣象部門防雷檢測人員在該小區檢查時見到:樓頂防雷金屬網已經倒伏,一處鋼筋已被割斷,存在防雷安全隱患。
“小區建成10余年來,多次發生雷擊事件,其中小區內監控的4臺電視機曾全部被雷擊毀。”小區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對記者說,但小區從未進行過雷電檢測。
南昌市氣象局執法支隊長王海說,由于四周高建筑較少,這棟高層顯得“鶴立雞群”,容易遭遇雷擊。建筑物防雷金屬網倒伏,容易導致建筑外墻受雷擊。比如,2010年8月,南昌市某中學一幢四層的教學樓遭到雷擊,教學樓頂一角被雷擊爛,碎磚石散落到地上,就是因為當時樓頂的防雷金屬網不符合規范。
記者在采訪時發現:許多小區物業管理公司認為,小區建成時安裝了相關防雷設施,就可以高枕無憂了。但防雷專家分析說,防雷裝置投入使用后,經風吹、日曬、雨淋、銹蝕和雷擊,加上日常維護不到位,其防雷功能會不斷下降甚至失效,不但起不到防雷作用,反而會成為引雷裝置。
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的調查顯示,我省大部分防雷設施投入使用后,存在無人管理、年久失修等問題,全省防雷設施檢測率不足20%,這意味著全省八成以上防雷設施未經年檢。